混合不均勻的雙組分液體的流量測量方法從上面的流動結構分析可以看出,混合不均勻的雙組分液體分層流動時,對流量測量影響較大,大口徑流量標準裝置由于上層液體和下層液體之間黏度和密度存在差異,因此,流速也存在差異。大口徑流量標準裝置于是對以流速測量為基礎的流量計的測量帶來誤差。可看出,垂直上升管道中的此類混合物流動不存在分層流動的情況,而且在流速較高時,流體呈霧狀結構,可將其近似看作均相流體,從而可用通用單相電磁流量計進行測量。
流量計量研究實驗室建有國家流量基標準10余項,計量范圍涵蓋冷水流量、熱水流量、低壓氣體流量、高壓氣體流量、空氣流速、油流量、煙氣流量等,流量標準裝置價格已有10余項校準測量能力取得了國際互認。主要計量裝置包括靜態質量法水流量裝置,pVTt法氣體流量裝置、鐘罩式氣體流量裝置、風速表檢定裝置、熱水熱量計量裝置、流量標準裝置高壓環道氣體流量裝置、流量積算儀檢定裝置等。
計量技術的發展,支撐著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計量技術的創新,引領了科技和產業的創新。大口徑流量標準裝置沒有相應的測量技術不可能有新的科學知識,準確有效的測量是認識世界的基礎,更是改造世界的前提。大口徑流量標準裝置在現代社會中,計量更是舉足輕重。貿易結算與公平交易,火箭發射與衛星導航,精密制造與健康安全,網絡互聯與智能電網等,無一不與計量密切相關,無一能離開精密測量技術。
回顧科技發展歷程,計量一直和創新密切相關。一方面計量正是建立在新科學理論和先進的技術基礎上的,很多新發現的物理現象和理論就是被用于新的計量基準。大口徑流量標準裝置原子噴泉理論孕育了原子噴泉鐘的誕生,奠定了原子時的基礎,將時間基準提升到3000萬年不差1秒的水平;飛秒激光光梳技術架起了光頻與微波頻率的橋梁,將光鐘變為現實,從而有可能將時間頻率標準的不確定度再提高10-18量級。大口徑流量標準裝置近幾十年里,共有14位計量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進一步嚴謹地論述“計量是關于測量及其應用的科學;計量學是關于測量的科學,包括涉及測量理論和實用的各個方面,不論其不確定度如何,大口徑流量標準裝置也不論其用于什么測量技術領域;計量是科學的語言,通過建立計量溯源性,獲得可靠的測量結果,使標準的結果可檢驗,過程可復現,進而實現人們對質量的信賴;通過測量科學和技術進步之間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促進推動創新;大口徑流量標準裝置新的測量技術將會刺激產品﹑流程和服務的創新”等比較抽象的理論。